
公司介绍
浙江智谷产业园又名(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)位于钱江新城、城东新城等城市CBD的江干区,目标是形成以智谷·人才广场和智谷·教育培训广场两大载体为主的人力资源产业园。
公司名称:
中国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
英文名称:
Wisdom, valley, human resources, industrial park
总部所在:
浙江
公司规模:
10-99人
创立时间:
2014年
核心分类:
核心产品与服务
主要打造两个平台:一是公共服务平台,二是培训产业集聚平台。以智谷·教育培训大厦为依托,借助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的核心动力,采取“一楼一园多点”的模式,即打造杭州教育培训产业特色楼宇、华家池校区、各培训点相结合的培训产业集聚区,重点发展以教育培训为主的块状经济,逐步引进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,形成块状培训业集聚区,用2~5年时间,把以华家池校区为核心的1平方公里范围,打造成为立足杭州、面向浙江、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培训产业集聚区,集聚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5家以上,培训机构总量达到100家以上,每年培训产值10亿元,使之成为培训业中的“航空母舰”。
最近有 35 位 HR索取过产品资料
典型客户
智谷·人才广场围绕人才大厦,向钱江新城1平方公里核心区块辐射。以人才大厦为中心,采取“一园多点”的建设模式,围绕钱江新城1平方公里核心区块,争取到2016年底,成功引进3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其中10家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,业态涵盖招聘、猎头、咨询、培训、测评等领域,形成产业链优化完善、上下游企业相互对接、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,产生规模效应、集聚效应和竞合效应,年产值将超10亿元。
成功案例
2012年江干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,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,文化创意、电子信息、旅游休闲等产业税收保持两位数增长,东方电子商务园荣获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优秀产业园区、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称号,浙江省大学科技园被评为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,三里亭1737建筑设计聚落被认定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;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,金融衍生业税收达2.98亿元,增长366%;科技园区集聚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17家,楼宇经济发展迅速,56幢楼宇上缴税收20.5亿元,增长24.8%,打造税收千万元楼宇32幢、亿元楼宇4幢;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,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销售产值114.2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1.3%。同时,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
指数雷达图
服务区域
相关机构推荐
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(西咸园区)
2014年,西安市立项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。在西安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西安市人社局按照“统一规划、统一品牌、一园多区、错位发展”的思路,坚持创新引导、突出特色、品牌制胜的建设理念,采取“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、企业投资、市场运作”的“四轮驱动”运行模式,建设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。 [1]
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“一园四区”,由碑林、曲江、高新、西咸4个园区组成,充分发挥西安的区位、产业、科教、文化等多方面优势,统筹推动各区域产业发展。西安产业园当前总建成面积14万平方米,后期规划面积13万平方米。
基本形成了创业孵化、用工管理、人事代理、猎头招聘、管理资源、培训教育等完善的服务链条,已有万宝盛华、华为培训中心、北京外服、上海外服等1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和高端人才培训机构入驻,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。
总部 陕西
规模 10-99人
石家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
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于2019年6月,于2021年1月12日获批国家级产业园,总面积21万平方米,
总投资约20亿,以“一园多点,一园多能”规模布局,坚持“战略性集聚和系统性开发”发展理念,
拓展人力资本产业,依托六大服务功能,为机构赋能、为人才赋能,促劳动力就业、促人才配置、促产业转型。
园区重点发展新兴和高端业态,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需求,产业园整合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要素,
实行“店小二”式全程便捷代办,“经理人”式全程跟进咨询,“清单” 式全程价值分享的一体化人才服务。
总部 河北
规模 10-99人
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
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,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。目前下辖7镇3街道,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一个综合保税区,面积508.9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8.98万人。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,南枕沪宁铁路,东与江阴市、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,东与江阴市、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,与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距相望。交通四通八达,拥有快速便捷的水、陆、空立体对外交通网。初步形成了以“化工新材料、动力装备、通用航空、光伏新能源、生命健康、文化创意、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”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,以占全市12%的土地、14%的人口,创造了全市20%的经济总量、21.5%的财政收入、1/3的到账外资和1/3的进出口总额,集聚了全市1/3的外资企业和1/3的高新技术企业。近年来,相继获得“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”、“江苏省先进开发区”、“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”等荣誉称号。
总部 江苏
规模 10-99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