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(北京)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园区
首页 人力资源产业园
公司介绍
2022年12月,朝阳区人社局与北京空天无人科技研究院、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地区办事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和国家七大发展战略,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,充分利用北京空天无人科技研究院的先进技术、人力资源及科技成果,积极发挥人社局在朝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,依靠三间房地区办事处现有产业基础,共同探索人力资源产业重大创新发展的新体制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,共同探索政府、研发机构、企业、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的新机制。

公司名称:

中国(北京)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园区

总部所在:

北京

公司规模:

10-99人

创立时间:

2022年

核心分类:

人力资源产业园  
核心产品与服务
为加快探索朝阳区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,结合国家“双碳战略”以及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(2021-2025)文件精神,朝阳区人社局选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水泥构件厂,与空天无人研究院和三间房地区合作共建中国(北京)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零碳产业园区,以服务科技类人力资源力量为目标,绘制科学研发基地的蓝图。

最近有 24 位 HR索取过产品资料
典型客户
目前,园区内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企业经营业务已涵盖了求职招聘、人力资源管理咨询、高级人才寻访、人才测评等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全部业态。
成功案例
开园一年多来,现已建成CBD运营地,打造了行业头部企业高度集聚、大数据“云平台”数智融合、公共人力资源服务+企业“私人定制”服务“双轮驱动”的人力资源服务业“新名片”。2022年,朝阳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500家,营业收入超1100亿元,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.06亿美元,税收达55亿元,从业人员超过3.5万人,服务各类人力资源2000余万人次,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机构落户朝阳。
指数雷达图
联系信息

 

服务区域

 

相关机构推荐
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
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,位于苏州市城东,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,同年5月实施启动,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,其中,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。 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,被誉为“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”,和“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”。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,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。   2018年,苏州工业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,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0亿元,进出口总额1035.7亿美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.7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.1万元。   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,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三年(2016、2017、2018年)位列第一,并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,入选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(2018年)。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以东,北纬N31°17′34.39″ ,东经E120°39′28.33″,东临昆山,西靠古城区,南接吴中区,北枕阳澄湖,面积278平方公里。以发达的高速公路、铁路、水路及航空网与世界各主要城市相连;轨道交通20分钟到达上海、60分钟到达南京(与沪、宁、杭融入同城高铁网)、4个半小时到达北京,距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60公里,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20公里,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距40公里,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和商务文化活动中心。
总部 江苏
规模 10-99人
石家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
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于2019年6月,于2021年1月12日获批国家级产业园,总面积21万平方米, 总投资约20亿,以“一园多点,一园多能”规模布局,坚持“战略性集聚和系统性开发”发展理念, 拓展人力资本产业,依托六大服务功能,为机构赋能、为人才赋能,促劳动力就业、促人才配置、促产业转型。 园区重点发展新兴和高端业态,围绕高新区产业发展需求,产业园整合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要素, 实行“店小二”式全程便捷代办,“经理人”式全程跟进咨询,“清单” 式全程价值分享的一体化人才服务。
总部 河北
规模 10-99人
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
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,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。目前下辖7镇3街道,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一个综合保税区,面积508.9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8.98万人。常州高新区位于常州市老城区之北北依长江,南枕沪宁铁路,东与江阴市、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,东与江阴市、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,与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距相望。交通四通八达,拥有快速便捷的水、陆、空立体对外交通网。初步形成了以“化工新材料、动力装备、通用航空、光伏新能源、生命健康、文化创意、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”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,以占全市12%的土地、14%的人口,创造了全市20%的经济总量、21.5%的财政收入、1/3的到账外资和1/3的进出口总额,集聚了全市1/3的外资企业和1/3的高新技术企业。近年来,相继获得“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”、“江苏省先进开发区”、“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”等荣誉称号。
总部 江苏
规模 10-99人